2019-01-28 16:53 / / COVERSTORYWORLD NEWS

「滑板少年」冲击奥斯卡:滑板和家暴,哪个更温柔呢?

“最好的滑板电影,主题往往都不是滑板本身。”华裔导演刘冰的处女作「滑板少年」(Minding the Gap)就属于这个范畴,这部口碑爆棚的纪录片不负众望,横扫各大纪录片奖项之后,又悄悄躺进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(2月揭晓)提名里。

片名「Minding the Gap」对滑手来说很好理解,Gap 是我们跃过无数次的落差障碍,放在影片中也双关了父子,朋友,恋人之间的情感裂痕。

“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?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。”少年时总是怀揣美好的梦想——成为职业运动员,演员,歌手……可是对多数人来说,梦想在现实面前是脆弱易碎的奢侈品,出生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不健全的国度,能够在家庭教育缺位/家暴/校园暴力/混蛋老师们的噩梦笼罩下侥幸长大,已然谢天谢地了。「滑板少年」所记录的故事就是关于父亲角色家庭教育的缺位/扭曲,关于虐童,逃离,烙印和救赎;环境背景是在美国伊利诺伊萧条的北部小城,罗克福德。

前一秒热闹的国庆日夜晚,后一秒孩子出生,氛围急转直下

影片里多次强调“上帝保佑美利坚。”这句口号,仿佛在讽刺即便是在美国,号称全球最自由的国度,身处底层,你还是有机率遭遇虐童和成长阴影。God Bless America 的有钱人而已。

纪录片围绕着三位主人公展开——华裔导演刘冰,真诚单纯的黑人男孩 Kiere,初为人父,努力修补恋人关系未果,最终选择逃避的颓废白人 Zack,碎片化的镜头坦率地陈述了三人各自的不幸经历,烙印和情感变化。除了外表上的不同之外,三人有着不尽相同的成长经历——出身底层,遭遇父亲扭曲教育,通过滑板来“逃离”焦虑和抑郁。

可以说这是一部阴影向滑板纪录片,更容易激起有过类似和阴影的观众的情感共鸣,有幸福成长经历的观众可能很难体会其中滋味。

🐒 猴子治疗师 🐒

黑人小孩 Kiere 全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滑板,而滑板的魅力对他来说,则是带他逃离格格不入的家庭环境。

从 Kiere 房间的海报,脚下的滑板鞋可以看出他是 HUF 的死忠粉丝

Kiere 的哥哥游手好闲,甚至会在成年后偷他的钱,老爸是一个木匠,希望他子承父业,“我的手艺不教其他人唯独教你,还不是为你好吗?”这逻辑是不是和中国父母不谋而合?周末只想出门滑板的 Kiere 会因为违背父亲的意愿而遭到虐待,忍无可忍的 Kiere 对他爸说完最后一句话之后终于离开了家里:“我恨你!”再次见到父亲的时候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,Kiere 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。

面对镜头,Kiere 还直白地讲了一段小时候偷钱被老爸毒打,从而记忆深刻,灭掉坏苗头的故事。完成滑板动作,Kiere 又说:“希望我爸可以看到我的进步,让他知道我在外面没有虚度生命。”父亲教育的烙印刻在 Kiere 身上,对父亲的情感,远远复杂过那一句“我恨你”。

纪录片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细节,在所有陈述和记录的镜头中,往往带着克制压抑的气质,镜头转到一群人滑板的镜头时,又总是散发出欢快而放肆味道。

片尾,刘冰告诉 Kiere,拍纪录片的初衷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Kiere 感动地语无伦次。当问及 Kiere 当下的感受时,Kiere 说:“我解开了心结。”

这让我想起很早之前听说过的一个「猴子治疗师」实验——哈洛的心理咨询师猴子(Therapist Monkey)实验。哈洛使这些小猴孤立地成长,而同时给它们与其他猴子交流的机会,几个月后再让它们跟一直被孤立的病猴接触,结果这些“心理咨询师猴子”执着地与病猴互动,最后帮助它们恢复了社会功能。

先抛开实验本身的道德问题,导演刘冰真的像极了 Kiere 和 Zack 的猴子治疗师,三人同病相怜,因为滑板而结识,一起滑板,插科打诨,抱团取暖,通过各自的努力获得情感交流。

👪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👪

Zack 和 Nina 的孩子(B超照片到牙牙学语)就像是纪录片的时间线,提醒着你原来这部片子已经拍了这么久。

Zack 的老爸开过本地唯一一个滑板场,之后突然有一天性情大变,变得对儿子过分严厉,终于16岁之后,Zack 也不再回家了。对 Zack 来说,滑板同样是他的发泄途径。

初为人父的他很显然不愿意重演父辈的错误,他说愿意为了孩子做所有事情,于是剪掉了头发,选择了一份辛苦的屋顶工人工作,甚至主动开始直面心理问题,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

然而一切还是输给了父亲的烙印,他开始殴打女友,颓废酗酒,逃避抚养责任,在崩溃边缘的 Zack 像一个任性的小孩,希望生活越遭越好。“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。”甚至比他的父辈更加失败……

Zack 的女友 Nina 更像是纪录片的第四主人公,她也没有见过真正和睦的家庭氛围,没有人给她做过榜样,带给她和 Zack 的,是无休止的争吵,最终因为孩子的抚养问题,她把 Zack 告上了法庭。直到向婶婶寻求帮助时,她才理解了家庭的温情,从另一个家庭看到正确示范。

孩子的出生是 Zack 和 Nina 之间关系的转折,“一切都变了。”为孩子争取一切,体会父辈的辛劳,教育孩子的过程又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。孩子是父母的老师,看上去 Zack 和 Nina 终于长大了,不过他们的爱情实践显然还是失败了。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作用在下一代身上吗?

😡 他很坏,但有时候很好 😃

“他很坏,但有时候很好。”这是 Nina 对 Zack 的评价,也是刘冰妈妈对继父的评价。

“为什么不离开他?”

“我想过离开他,但是他有时候又很好……”

“那你最终为什么有勇气离开呢?”

“他越来越疯狂了……”

刘冰八岁搬到罗克福德,妈妈认识了继父之后,噩梦就开始了。同母异父的哥哥清楚地回忆被混蛋继父虐待的场景。

“有时候他走进来看到我,说我真讨厌你的样子,转头钻进厨房拿出剪刀,把我的头发剪掉。”——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,混蛋父母千人一面。

即使是在镜头前,刘冰访问妈妈的态度也还是很有攻击性,责备的情绪似有似无地传递给妈妈,“他虐待我的时候,你在哪呢?”。

实际上妈妈也没有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模本,从小就看着父母吵架,恐惧婚姻,但又因为害怕孤独还是选择了结婚。面对刘冰的质问,妈妈只能哭诉,并希望得到原谅,妈妈的原生家庭对应 Zack 的失败恋情,扭曲的家庭环境会影响不止一代人。

🎬 三个结局 🎬

影片的结尾,Kiere 终于鼓起勇气离开家乡搬去了丹佛,甚至收获了滑板店和滑板品牌赞助;Zack 和 Nina 各自开启了新的生活;至于导演刘冰,并没有字幕介绍现状,不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提名已经是最好的注释了吧!

三人中唯一得到道歉的是 Kiere,他开始回忆爸爸教育成功的地方,回忆起自己偷东西挨打,没有走入歧途,回忆起每次挨打之后爸爸都会跟他道歉。Kiere 选择了原谅——但中国式教育中,很少有家长会反思自己,道歉是很多父母不具备的能力。

片尾,Kiere 第一次独自来看父亲的墓碑,兜兜转转找到之后,终于泣不成声:

“滑板有时候让我很生气,但是一天结束我又会重新爱上它;但是它带给你伤痛……对,就像我爸一样。”

🎵 片尾曲 🎵

导演刘冰在访谈里说自己最初想要的片尾曲是 Neil Young 的 Old Man,但是版权方不同意,无奈换了现在这首。如果想给同样深陷泥潭的孩子一些建议,我想他可以试试李宗盛那首《爱的代价》。

“走吧,走吧,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……”

🎵 音 乐 时 刻 🎵

Post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WE SKATE NOT TO CHANGE THE WOLRD BUT STAY TRUE TO OURSELVES

UPCOMING

FOLLOW US